1997年股票10倍配资,《解放日版》刊登了一则短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昨天透露,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准备,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中,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和日本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已经验收合格,将于今天下午正式办理第一笔人民币贷款。此举表明我国金融业本外币业务全面对外开放正式起步。”
这里提及的“日本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就是瑞穗银行的前身之一。站在改革开放45周年的节点向后回望,瑞穗银行在“还不叫”瑞穗银行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开放的起点。
先行先试
瑞穗银行与中国的往来可以追溯到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作为第一批获准的外资银行,日本兴业银行1981年和1982年相继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办事处。“瑞穗”名称在2000年诞生,当时瑞穗控股公司成立,下辖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3家银行,2003年瑞穗金融集团正式启动。
在日本瑞穗银行常务执行董事兼瑞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吉浦贤哉看来,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人民币业务。
1996年,据新华社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决定选择浦东为试点地区,批准符合条件的少数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从那时起,已经透露出上海将成为金融中心的信号。”吉浦贤哉说。
日本兴业银行正是首批获批的外资银行。拿到这个“首批”并不容易。在陆家嘴金融功能开发和允许外资银行在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正式颁布后,先后有40多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提出申请在浦东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捷足先登。半个月后,在1996年,外资银行竞争人民币业务终见分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美国花旗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四家外资银行的上海分行,获准迁址浦东,可经营人民币业务。
但限制仍然很多。在加入WTO之前,外资行只能为境外人士及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对内地人士及企业只能提供外币服务。直到2001年,多哈之锤落下,中国入世。从2003年起,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开始向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开放。
瑞穗银行,再次成为“首批”。2004年,瑞穗银行成为首批拿到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的牌照。2007年,瑞穗中国率先在中国成立现地法人银行,将总行设在了国内客户数量最多和业务规模最大的上海,解决了部分地区无法开设人民币业务的问题。
绿色合作
2007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是中日关系从思考走向构建的“序章之年”,也是“破冰之年”,中日关系开始走向“积极构建的新时代”,经贸往来进一步加深,金融也不例外。同年,瑞穗中国率先在中国成立本地法人银行,成为首批本地法人化的外资银行之一,也是首家本地法人化的日资银行,继续将总部设在浦东陆家嘴。
那时候,吉浦贤哉还在瑞穗银行北京分行工作,基于同中资金融机构携手合作之愿望,他和另一位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朋友一拍即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合作,共同推动了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的成立。
设立基金对瑞穗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来说,在当时都是一项全新业务,从最初的构想到真正成立基金,中间经历了近7年的时间。2011年,中日节能环保投资基金发起备忘录在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和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共同见证下签署,并于2013年8月取得商务部设立批复后正式成立,于2013年11月完成了基金全部设立程序,正式投入运营。
该基金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由中日双方各出资50%。主要投资领域为中国境内的节能环保企业、新能源产业、园林景观及生态治理以及与节能环保领域相关的高端制造、新材料产业,同时重点关注日本企业与中国政府或企业共同实施的节能环保项目。主要通过引进日本的先进设备、材料、技术、研发成果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等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推动两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吉浦贤哉看来,瑞穗银行现在的优势在于此前积累的服务经验,以及全球化布局,“对于绿色、老龄化等议题,我认为日本的经验和金融力量能够做出贡献。”
瑞穗银行对绿色金融的尝试一直在继续。2021年6月,瑞穗中国首次担任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绿色车贷ABS(绿色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联席主承销商。事实上,在此之前,瑞穗银行在日本、美国等其他全球市场已经开始活跃布局ABS业务,借助国际市场的经验,瑞穗银行从汽车ABS普及初期就参与其中。
服务创新
这些本土化业务的推进离不开合作。不过,“在进入中国初期,我们的客户群仍然是以在华日本企业为核心的”,吉浦贤哉坦言,当时主要协助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
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开放的步伐逐渐迈开,在中国入世后,经济和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在中国迅速发展,许多业务合作伙伴开始扩大对中国的销售和投资,中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活跃度都明显提高。各行各业的中资企业不断崛起,吉浦贤哉能够明显感觉到,中资企业在银行所服务的客户群体中的占比逐年增加,现在,中资企业的业务占比,已经占了三分之一。
吉浦贤哉坦言“银行离不开客户”,客户发展得好,银行业务才有活水之源。“我们的DNA就是要通过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在提供金融产品之外,关注和解决企业日常需求,是瑞穗银行一直在坚持和尝试的事情。
从2017年起,瑞穗银行就开始关注中国初创企业的成长,并在深圳分行设立了负责中国初创企业的“初创企业科”,2019年又在上海总行新设了“初创企业支援室”,持续关注有潜力的创新企业,为他们提供资金扶持、拓展海外市场、寻找合作伙伴。
都乐是知名全球百年果蔬品牌,也是瑞穗银行的客户。水果作为对于周转速度要求极高的产品,难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表面花皮、碰压伤、或卖相不好的瑕疵水果,仅仅是上海工厂,每年就会产生约900吨表面花皮、碰压伤、或卖相不好的瑕疵水果,如何处理是个难题。
在去年的一次拜访中,业务员了解到这一难题,开始着手解决。面对都乐的需求,瑞穗银行创新企业支援室发挥分布在上海、北京、苏州、深圳等地团队及合作伙伴的力量搜寻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技术,最终锁定并推荐了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一年多的协调下,经过技术对接,及长达数月的联合开发,最终研发出了Naro培育皮革及Mycel菌丝体皮革两个产品,成功将都乐的瑕疵水果,制造成100%生物基的环保皮革。今年进博会上,都乐和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这只是其中一个服务样本,瑞穗银行也在积极利用全球化布局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诸如瑞穗银行为分众传媒对日本投资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从协助前期政策调研,海外子公司设立,到后期合作伙伴引荐,筛选和确定等,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专业化咨询平台,力争成为其“出海”中的可靠合作伙伴。
回头看不难发现,瑞穗银行在中国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开放和创新的第一拍,在这里能看到数不胜数个“首个”股票10倍配资,和不断拓宽的服务范围。这和中国改革开放与上海的“先行先试”基因不谋而合。走过了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的吉浦贤哉,亲身经历中国改革开放给瑞穗在华业务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或许正因为此才会说,“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